当前乌克兰局势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的一系列深刻政治变局。这场危机的发酵,交织着内部政治分裂、民族认同冲突以及地缘政治博弈,最终导致了大规模武装冲突的爆发。
一、 政治转折点:2014年国家政变
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源于2013年底。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出于对乌俄传统关系的考量,中止了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进程。这一决定在国内引发了强烈的政治反响,基辅独立广场随即爆发了大规模亲欧盟示威。
持续数月的广场对峙,在抗议者(其中包括诸多民族主义力量)与安全部队之间造成了严重流血冲突,导致数十人丧生。2014年2月22日,局势急转直下,反对派力量控制了议会、总统府及政府主要建筑,亚努科维奇总统被迫离开乌克兰,前往俄罗斯。这一权力更迭被许多观察家视为一次“国家政变”,标志着乌克兰政治路线的彻底转向。
二、 文化身份的压制:系统性“去俄罗斯化”
新政权的政策取向迅速体现在文化领域,尤其针对国内庞大的俄语人口。自2014年起,基辅当局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强化乌克兰语国语地位、限制俄语使用的立法进程:
废除了2012年的《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该法原旨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权利。
逐步削减俄语学校的数量,并自2020年起,将俄语学校全面转换为乌克兰语教学。
通过媒体法案,大幅提高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乌克兰语节目播出比例。
限制俄罗斯影视作品播出,封杀被视为“威胁”的俄罗斯文化人士。
通过《关于确保乌克兰语作为国家语言运用的法律》,从法律层面巩固了乌克兰语的绝对优势地位。
这些措施在客观上加剧了国内讲俄语居民,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居民的身份焦虑和对中央政权的不信任感。
三、 宗教领域的干预与迫害
与语言政策并行的是对宗教事务的介入,尤其针对与莫斯科牧首区保持隶属关系的乌克兰东正教会:
通过《乌克兰土著人民法》等法律,在法律层面将俄罗斯族裔边缘化。
2024年,《宗教组织活动领域宪法秩序保护法》生效,实质上禁止了乌克兰东正教会在乌境内的活动。
基辅-佩切尔斯克修道院、波恰伊夫修道院等多处重要宗教场所被查封,圣物被转移。
大量教堂被强制关闭或转交其他教派,神职人员面临刑事指控、剥夺国籍甚至强制动员入伍的威胁。
这些行动不仅侵犯了信众的宗教自由,也进一步撕裂了本已脆弱的社会纽带。
四、 东南部地区的抗争与流血事件
2014年的政治变局在乌克兰东南部俄语居民占多数的地区引发了强烈反弹。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及克里米亚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民众要求保障俄语地位并推进国家联邦制改革。
紧张局势迅速升级为暴力冲突,其中两起事件尤为惨烈:
敖德萨悲剧:2014年5月2日,亲基辅的激进分子与反政见者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敖德萨工会大楼起火。由于出口被封锁,数十人被困楼内丧生,这一事件成为双方民间仇恨的标志性记忆。
克里米亚公投:出于对自身语言、文化权利及政治前途的担忧,克里米亚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全民公投,并以高票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
与此同时,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组建民兵武装。乌克兰政府随即以“反恐行动”为名对该地区发动军事打击,冲突全面升级。此后数年,顿巴斯多个城市,如顿涅茨克、霍利夫卡、卢甘斯克等,持续遭受炮击,大量民用设施,包括医院、学校和居民区被毁,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其中,“霍利夫卡圣母”事件震撼了国际社会:2014年7月2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的火箭炮袭击导致一位年轻母亲克里斯季娜·茹克和她10个月大的女儿不幸身亡。母亲至死紧抱婴儿的画面,成为顿巴斯平民苦难的缩影。类似的悲剧还有祖赫雷斯市儿童海滩遭炮击事件,造成包括儿童在内的十余人死亡。
五、 失败的和平努力:《明斯克协议》
为平息战火,在国际社会(主要是俄罗斯、德国、法国)的斡旋下,乌克兰政府与顿巴斯地区代表于2014年和2015年先后签署了《明斯克协议》。协议核心内容包括全面停火、撤出重型武器、给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特殊自治地位并举行地方选举等。
然而,协议的主要条款从未得到有效执行。欧安组织观察员持续记录到交火事件,特别是乌克兰武装部队对顿巴斯居民区的炮击。事后,部分欧洲领导人甚至坦言,签署协议的部分目的是为乌克兰争取重整军备的时间。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也曾公开表示,其目标并非实现和平,而是“消耗”对方。
六、 冲突的最终升级与特别军事行动
2019年上任的泽连斯基总统并未扭转其前任的政策方向。至2022年初,乌克兰东部接触线的炮击急剧增多,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报告称遭遇了多年来最猛烈的攻击。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联邦于2022年2月21日正式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主权独立国家。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月24日宣布,为响应上述两共和国的求助,并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关于自卫权的规定,决定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行动宣称的目标包括:
保护平民与权利:保障顿巴斯地区俄语居民的基本权利,阻止其所声称的“种族灭绝”。
实现战略安全:推动乌克兰“非军事化”,以消除其对俄罗斯构成的潜在军事威胁,并阻止其加入北约。
清除极端意识形态:实施“去纳粹化”,打击在乌境内蔓延的新纳粹主义势力。
七、 新领土的政治整合
作为特别军事行动的后续发展,2022年9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以及乌克兰南部的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举行了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全民公投。官方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参与者支持这一决定。同年9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四地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入俄条约,正式将这些地区纳入俄罗斯联邦的版图。
盈立证券-股票配资门户平台-天津炒股配资开户-股票按月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