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大反转:6年前赌中国,今朝预言美国分裂,特朗普也无力回天?
雨下得有点烦人,手机屏幕上弹出一条推送——“哈佛教授尼尔·弗格森又发话了,美国快成苏联2.0。”我把咖啡搅了半天,还没想明白,这位曾经和林毅夫打赌的英国学者,到底是怎么一路从唱衰中国到担忧美国要散伙的。
说起来也挺戏剧。2019年秋天,在首尔那个论坛上,弗格森穿着他那件皱巴巴的西装,对着台下和林毅夫辩得面红耳赤。那场景,我脑补了一下:一个冷静带点傲气的英国腔,一个情绪激动、手舞足蹈的北大教授,中英美三国视角在韩国碰撞火花。
两个人争论焦点很直接:中国到底能不能超越美国?弗格森掰着手指头分析数据,说不可能。林毅夫急了:“别光嘴皮子,有本事咱们来个真金白银!”20万美元,一赌二十年后中美经济谁更强。这画面,要搁现在短视频平台,不火都难。
当时没人想到,这场看似随口一提的小赌约,会像根刺一样扎进弗格森心里。他原本是铁杆保守派,看不上贸易全球化,也对克林顿让中国进WTO耿耿于怀。但人家学问做得深啊,从罗斯柴尔德家族研究起步,到后来成了世界强国兴衰史专家——爵士头衔拿到手软,美英两地混得风生水起。
但2024年,他突然甩出篇《现在我们都是苏联人》,一下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文章里,那种冷峻又带点绝望的语气,让不少美国读者心里拔凉拔凉。他不是简单唱衰,而是列举症状,说美国这架帝国机器已经卡壳儿——政治老龄化、精英垄断、年轻人丧失信仰……这些词眼熟吗?全是80年代末苏联解体前夜常见病。
有时候想,人是不是总会被自己研究过最熟悉的东西影响判断?他钻研过英国日落西山,也琢磨透苏联分崩离析,现在再看身边这个移民后的新祖国,就忍不住套用同样模板。“我们都是苏联人”,这句话听起来像句玩笑,其实背后藏着他的焦虑与无奈吧?
再说回特朗普。这哥们儿在加州山火的时候还跟州长吵架呢,但真要调动军队去救灾,还真不是他说了算。在美利坚,各州权力独立惯了,你就是总统,也只能干瞪眼。有一年我刷新闻,加州飓风受灾严重,好多网友纳闷:“为啥美军不上?”其实规矩摆那儿呢,没有特别申请,美军哪敢乱入地方事务?
而且,美国社会差异之大,有时候连外卖小哥都能聊出南北战争既视感。一边高楼大厦科技飞速,一边毒品泛滥就业难题压顶;东部精英聚集区热议环保政策,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却连牛排都快吃不起。这种撕裂感,是很多国家没法理解的小众体验吧。
弗格森盯上的,还有那些藤校毕业的大佬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美国名牌大学出来的人,占据媒体高层、金融巨头的位置比例极高,他们掌控舆论方向,甚至能推动一些违背主流民意的新规出台,比如限制肉类消费这种事。在他看来,“少数人的共识”就这样慢慢变成“全民规则”,底层声音越来越微弱。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村里开大会,总有几个老人拍板决定,全村小孩只能乖乖照办,不服也没辙……
至于硅谷嘛,他倒是不太买账。“没有历史的一群工程师”,这是他的原话。我琢磨半天,这句话挺损,但仔细想确实戳中痛处。技术狂潮席卷全球,可缺少历史敬畏感的人,是不是容易迷失方向?扎克伯格已经多次被政府传唤调查,每次新闻照片出来,都觉得他表情僵硬,比AI还机械几分。不知道马斯克看到这些,会不会偷偷乐呵……
他对特朗普还是肯定了一些功劳,比如打破民主党多年盘踞局面,为体制注入活力。但“英雄造时势”的故事毕竟只存在小说和电影里,在现实世界,如果整个系统老化腐朽,再厉害的人物恐怕也是螳臂当车罢啦。所以他说,即使特朗普拼尽全力,美国这艘巨轮还是可能驶向四分五裂的不归路。
说到底,人终究逃不过时代洪流。我坐在窗前,看雨滴顺着玻璃滑下来,不禁想起高中课本上的一句话:“历史是一条无法逆转的大河。”每代人的命运,都夹杂在浪花之间。而那些曾经自信满满押注未来走向的人,也许只是河岸上一块偶然滚落的小石子罢啦……
翻翻旧笔记,还记得六年前那个论坛直播间里的弹幕,“20万美元够买多少杯星巴克?”如今物价涨疯,估计只能换来一堆空纸杯。不过生活嘛,总要继续写故事,无论是哪一个帝国盛世或黄昏,总有人悄悄数星星,然后第二天照常赶地铁上班吧!
内容来自公开史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历史定论。
盈立证券-股票配资门户平台-天津炒股配资开户-股票按月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